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史上“最清晰”的冬奥会!8K转播让“想看就看”成为可能

冬奥,8K转播车,8K超高清
2022-02-06行业动态作者:科技日报
      中国传统24个节气串起倒计时……万众期待中,2022北京冬奥会踏春而来,全世界共赴一场冰雪奇缘。整场开幕式将自然、人文、运动融为一体,展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合

      中国传统24个节气串起倒计时……万众期待中,2022北京冬奥会踏春而来,全世界共赴一场冰雪奇缘。整场开幕式将自然、人文、运动融为一体,展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合之美。每一分钟都写满了中国文化的大格局。

“社区里普及8K电视不容易,人物面部表情特别清楚。”2月4日晚,北京三羊里社区居民周先生和邻居们通过小区活动中心的一台75寸8K超高清电视,观看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场体育盛事,开幕式期间,北京通过多层次的大屏、中屏和小屏体系,全方位展示了8K产业在信号采集、现场直播、信号传输和终端显示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

    可以说,8K的充分应用,让“想看就看”成为可能。

8K剧院直播,奥运史首次!

    不能亲临现场也没关系,在昨晚的国家大剧院,挤满了普通社区居民、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和社会各界职工代表,共同通过800寸超大电影银幕,收看了北京冬奥开幕式的8K超高清直播。

    开幕式首次使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低时延EUHT无线宽带技术,进行8K超高清直播无线传输展示。同时,通过国内第一家面向终端用户的8K超高清电视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试验频道作为信号源,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AVS3编码技术,打通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到国家大剧院的传输路径。

0011.jpg

      作为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市前期已组建完成规模化的城市级8K播放体系。开幕当晚,20块8K超高清大屏和200台大尺寸8K电视机全部点亮运行,不仅仅是开幕式,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开闭幕式直播和重点赛事报道。

     可以说,有史以来“最清晰”的冬奥会不容错过。赛事期间,你可以在北京蓝色港湾或大族广场一边逛街一边为刺激的速滑比赛呐喊助威;也可以坐在西单的咪咕咖啡馆,一杯香浓拿铁搭配一场优美的花滑比赛。此外,北京市民在国家大剧院、丰台丽泽商务区等公共空间,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城市副中心等社区,都可以欣赏到8K技术带来的精彩赛事转播。

     国家大剧院、北京广播电视台还联合推出了“科技冬奥乐动北京——8K舞台艺术精品展播”活动。自2月1日至冬残奥会闭幕,通过北京台8K超高清试验频道播出双方制作的《冰雪皓曜·喝彩冬奥》《北京大合唱》等5部8K音乐会。

零距离看比赛!8K+5G转播车功不可没

      当然,如果你想身临其境般感受短道速滑的风驰电掣,亦或想“种草”花滑女队员的唇彩色号,就要全靠这台转播车来“一探细节”了。

      一台中国造8K+5G转播车及技术支持服务团队已部署在首都体育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连续17天对北京冬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赛事进行全程8K公共信号制作。转播时长约为80个小时。

QQ截图20220206101128.jpg

       这次转播有啥不同?中联超清/协同中心副总经理杨剑告诉记者,8K的清晰度是4K的4倍,1080p的16倍,能为观众带来更真实、震撼的体验效果。

      据了解,这台转播车车长17米、宽4.5米,可容纳20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在车上办公。杨剑介绍,由他们自主设计和集成建造的这套专业转播车也是国内唯一的超高清国产装备渐进式发展综合实验平台,由视频车和音频车组成,集8K HDR、4K HDR、超高速慢动作拍摄等全球最先进的转播车技术于一身。

33.jpg

       简单理解,8K+5G 转播车内部就如同一个微缩的可移动电视台,内置一块8K大屏和若干块4K屏幕,借助5G技术,实现超高清视频制作和传播。也就是说,节目制作全凭这台转播车,再由工作人员压缩成可供5G传播的高画质视频流,通过5G传送到大屏上。

     “尤其是观看运动比赛,8K屏幕非常有优势。目前的高清电视采用的是25帧的系统,每秒钟只有25帧完整的画面。4K和8K每秒至少有50帧的完整画面,所以运动画面更加流畅连续。”杨剑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联超清/协同中心此次率先突破8K前端集成技术的瓶颈,推动短板技术和产品的协作攻关,形成20余项技术、产品的全球首台套、全国首台套和国产替代。“以往我国转播车的国产化率较低,而此次应用于冬奥的超高清转播车,相关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15%。”杨剑表示,这种高负重、高压力的赛事转播,对所有参与8K超高清转播的国产设备都是一次非常好的压力测试和实践检验。

     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8K直播只是一个开始,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进一步向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延申,见证“曾经的未来”切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