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

广播,电视,融媒体
2020-06-08行业动态作者:中国广播杂志
       当下,融合创新成为广播电视发展主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两年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探索媒体融合的新内容、新形态、新模式。例如,总台电视栏目《新闻联播
       当下,融合创新成为广播电视发展主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两年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探索媒体融合的新内容、新形态、新模式。例如,总台电视栏目《新闻联播》主持人联合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系列作品,接地气的话语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获得社会广泛关注。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
  2020年4月8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封城”了76天的武汉全面“解封”,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城市按下重启键。为了助力湖北尽快恢复经济活力,总台在多端口举办《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主持人朱广权与网红李佳琦携手为湖北直播带货,在历时两个小时的直播中,推荐了十几件湖北当地产品,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这次直播带货,不仅是为疫后湖北提供的及时有力支持,其实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总台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实践探索。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广播电视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在公共文化服务、舆情引导、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广播电视融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重点在基层,要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创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传播模式,扩大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和内容覆盖面,实现全媒体、全域化传播以及点对点、个性化的精准传播。重心下移,就是回归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高品质内容始终是人们的需求,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内容生产优势,以内容为王,实施精品战略,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视听内容的需求,构建知识型、分享型、网络化的内容生产和服务体系。在日常传播活动中,要加强内容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节目,重视少儿、老年、医疗、科技、农业、法治等节目的创新性发展,办好公益性节目,提升内容供给的贴近性。在突发重大事件中,广播电视应急传播是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可以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调配社会救助资源,帮助灾区重建。
  网络文化是一种参与式文化,人人都是信息流转的参与者、生产者、传播者,人们更趋向于亲身参与、主动选择来接受和获取信息。总台通过活泼、轻松、亲和的话语方式,与网民真诚沟通,平等对话,开创主流话语的网络传播新路径。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从1月27日晚8点起开启“慢直播”方式,全程真实展现建设过程。截至1月29日12时,累计观看量近4000万人,网友实时评论不断刷新。在无旁白、无解说的“慢直播”窗口下,都是网友们感动的热评点赞。有网友评论:“如果奇迹有颜色,一定会是中国红!”
  在移动手机为主的传播渠道末端,广播电视信息到达每一位用户的手持终端上,改变了过去大众传播对象的群像性、模糊性。微信、微博、客户端、各种小程序等在竖屏、小屏中的传播流量超越电视机大屏。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是网络将大家连接在一起,齐心协力支援湖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近年来,商业音视频网站的市场实践证明,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正在从传统渠道向移动端转移。在全民影像时代,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已经成为普及的视频技术,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来记录生活,发布信息。移动终端作为个人随身携带的传播工具,其便捷性、多功能性是传统广播电视所无法比拟的。小屏、竖屏拍摄的视频短小精悍、呈碎片化形态,易于上传、分享和传播。音视频录制和剪辑软件多种多样。网络视频直播形式比传统广播电视制作方式更加灵活、快捷。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是用好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等新技术。
  Vlog(videoweblog或videoblog)由blog(博客)演变而来,意为视频博客、视频日记。Vlog更聚焦于个人,主持人或记者成为热点事件的“记录者”,以第一视角展现新闻现场,与网友分享所见所闻,带领观众一起去发现、体验、感受新闻事件,更凸显新闻的真实性,给人以在场、参与、熟悉和仪式感,可以拉进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Vlog增强了主流媒体的亲和力,让新闻报道锦上添花。
  5G网络建设将带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转型升级,推动有线无线、广播通信、大屏小屏协同发展。在智慧广电布局中,需重视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人们对于视听文化产生许多新的需求,除了看和听之外,还要可用,受众转变为广播电视网络的用户。移动终端是一种个人化使用的媒介,它使传统广播电视接收的“客厅文化”转向“口袋文化”,广播电视传播由户户通、村村通转向人人通。加强场景应用开发,完善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网络和接收互动便利的终端服务,畅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们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广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