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R版《如画》摄制回顾!愿壮美的中国村落在现实和先进影像中长存
由浙江卫视出品的七集人文纪录片《中国村落》,4月22日在浙江卫视频道开始播出。
该系列片聚焦中国各地传统村落,记录独具特色的壮美风光,讲述村落里的人文故事,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第一集名为《如画》,拍摄始于2015年,是浙江广电集团开始尝试4K全流程的先期项目。当时的起点很高,使用索尼摄影机PMW-F55为主机,PXW-FS7为辅机。
主机录制格式为机内高规格的XAVC 4K(4096*2160P),频率为50P,拍摄模式为SLog3宽色域,记录介质为128G的高速卡,没有使用外挂录机,也没有记录代理码率。
几年过去了,经过大量紧张繁忙的后期工作,电视观众有幸观赏到高清版一幅幅江山如画的中国村落巡礼,而更出彩的4K HDR版由于播出环境的限制待字闺中。
稍感欣慰的是,《如画》的4K HDR缩减版参加了第六届索尼“4K HDR”杯,一睹芳容的评委和观众高度赞赏了这场超高清盛宴的魅力,此片也获得专题片类一等奖。
一些业内人士希望更多了解此片的拍摄过程与制作细节,感谢浙江卫视《中国村落》分集导演左言彬、摄影师魏楠一、调色与剪辑师宋天硕三位老师,重点围绕着4K HDR版《如画》录制前后期的大量工作,分享了一手的经验与体会。
高规格的4K设定
《中国村落》首先令人惊叹的就是它的规模。每一集的播出时长为45分钟,由若干个具有典型性的村落故事组成。完成这些村落的拍摄任务,首要的难度与艰辛就是地理上的地域跨度,新疆西藏东三省,云南贵州海南岛,累积起来的拍摄周期很长,原始素材堪称珍贵。
考虑到素材获取的艰辛,摄制组筹备拍摄之初就已明确,尽可能进行高规格的4K拍摄。规格上选择了4096*2160P而不是UHD,虽然短期内可见的播出环境还是电视台高清频道,但是必须预留足够的后期空间,兼顾以后在电影、电视等各种播出环境下的使用。
伽马曲线SLog2和SLog3的设定,则在拍摄过程中都进行了尝试。摄像师在外景拍摄的时候,体会到使用SLog2可以让天空中云的层次充分展现,但是还原暗部细节方面则不占优势;
《中国村落》的拍摄环境复杂多变,有很多光照情况并不理想的内景拍摄,相比之下,S-Gamut3/SLog3则拥有更广的色域,后期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色彩空间,除了在高亮部分继续保留优势外,SLog3可以把处于阴影中的暗部细节充分还原出来。最后摄制组选择了SLog3。
高光区域和层次呈现
中国村落的画面大部分先取外景,摄像师注意到高光区域在HDR中大有文章可做。江西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每年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屋顶上、屋檐下晒满了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交相辉映,在高光与暗影的交错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西藏和新疆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就更明显。
村庄的背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湛蓝的天空,因日照充足而比平原地区的天空照度要高很多;还有连绵的群山,山顶覆盖着洁白的雪;受到山的影响,大片村庄处于阴影中,形成了画面中最暗的部分。
从传统摄制手法来看,兼顾明暗两端有一定难度。HDR摄制流程可以较好的解决明暗两端反差过大问题,因宽容度和宽色域的优势,同一画面中,既保证了天空的层次,也兼顾到可以正常曝光的村庄、以及村庄所具有的细节。
摄像师可以集中精力于构图,甚至可以考虑放大画面,以大广角为镜头视角,然后在后期将画面做1:2放大使用,对高清播出来说,清晰度可以达标,这也是4K录制给后期高清制作带来的好处。
纪录片拍摄不同于影视剧,现场事件的发生、瞬间壮美景色的出现可能就有一次机会,如果是高清,至少要两台机器配合着保证全景和近景,现在摄像师采用了4K拍摄方式,可以单机拍摄,并适当加大取景范围,让画面留有拉伸的余地。
使用log模式以后,也面临正常曝光、向右曝光的拍摄取舍。如果按照标准曝光,暗部容易出现明显噪点,摄制组首次在西藏拍摄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此后,在高光不过曝的情况下摄像师向右曝光,把画面尽量提亮一些,让曲线有所上扬,抑制暗部噪点。后期处理中再压低亮度从而减少噪点。
/////////
另外,4K HDR的优势还有一点体现。摄制组每到一地,根据天气和具体事件活动,至少待3至5天,拍摄原则取一早一晚的两个黄金时间段。
一般来说,导演不会在正午的时候安排拍摄,这个时间段日照强烈,光比大,头顶太阳光的画面也不好看,拍摄时也很难两头兼顾。现在因为有HDR做后盾,如果正午视线好,导演也安排摄像师先拍回素材。现场看不是特别理想的画面,通过后期工程师的巧妙处理,大部分能够补救。
调色师也强调了高光区域的与众不同,认为这就是HDR的优势之一。《如画》的后期调色中,就突出了画面高光区域,在调色时甚至还去参考并借鉴油画作品,有意寻找画面中那些体现魅力的高光点,强调高光点所带来的的美感,并尽量把高光区域拉出层次,从而让HDR与SDR拉开距离。
暗部细节的呼应与补光
《如画》并非简单聚焦于拍摄如画的风景,它有要讲述的人文故事和串联的内容。在安徽绩溪,拍摄当地村民春节过年的各种习俗,从早到晚,摄制组完整的记录了一方水土的标志性事件。
傍晚的活动更不可少,农村里的大戏将春节的喜庆祥和推上了高潮。台上演戏的卖力,台下看戏的人多,在光线复杂的现场环境中,Slog3所能带来的暗部细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涉及到夜戏多的还是在夏天,那时,低密度时间会持续得比较长。以民间举办篝火晚会为例,如果允许摄制组干预,就尽量协商将拍摄时间提前到傍晚5、6点时进行,这时天空还有密度,可以透过浮云看出层次。
摄像师这时拍摄篝火晚会,还会特意压一点曝光。这样的素材,反差理想,色彩丰富,天空蓝蓝的还略带有一点点紫色,篝火红红的带有一点点金色的跳跃。
农村的室内拍摄时一般都有村民出现,村民的脸部在画面中就是优先考虑的曝光区域。
如果按脸部正常曝光,室内的其他精彩细节,包括木制结构的纹理、墙上的悬挂物、角落中堆放的劳动器具等,整体上都会偏暗,细节容易丢失,现在恰当地使用运用宽色域的优势并通过后期调整,木制或石头的材质以及其他细节可以得到还原。
在新疆,摄像师室内拍摄了牧民正在倒牛奶的日常劳动场景。当时,窗外的阳光逆光照射进来,与室内环境存在强烈反差,接近三挡以上光圈差距。
摄像师首先要确保室外光不过曝,将画面的高光控制在临界点,希望拍出具有丁达尔效应的优美光线,拍摄中适当压低了光圈。后期,利用主机素材具有的超高宽容度,找回室内保留的暗部细节。
摄像师在实际拍摄中的操作并非完全凭借经验,还充分利用了机内矢量波形图,反复确认了恰当的曝光,避免过曝或者明显的暗部极黑,以给后期留出更大的调整余地。
纪录片中还有一些室内室外场景需要适当补光。摄制组长途跋涉,无法携带过多灯具,基本上采用两种补光方式。采访、特写以及走位不广泛的单个画面,打出一个并不强烈的逆光和一个提升层次的侧光。如果是大范围并且需要移动的场景,就使用聚光灯,在行动区域内相应的打出逆光和侧光。
延时与升格的处理
因为《如画》纪录片拍摄的纪实属性,场景以自然发生为主而非摄制组设计,拍摄对象也是村民而不是演员,摄像师频繁更换镜头则可能错失很多信息。
加之舟车劳顿,《如画》摄制组将主机配备的镜头精简为两支,富士龙FZ卡口14-35mm和85-300mm大变焦,目的就是在尽可能少换镜头的同时,更多地记录所发生的信息。
大部分场景都使用PMW-F55拍摄,一些需要手持运动或者需要跟拍的镜头,摄制组就使用PXW-FS7拍摄,3号机、4号机则使用索尼A7或者大疆等机型。
针对快速变换以及体现日出、日落变化的场景,使用了大量的延时摄影。一般场合的延时拍摄使用PXW-FS7和A7,但在高原地区则另当别论,使用主机更恰当。
其一,当地风很大,只有重型机器和重架才能够站得稳;
其二,云的走动很快很明显,使用主机录制半个小时,就会得到大规模的风卷云舒的画面;
其三,使用主机录制没有影调匹配问题。所以一些延时素材由主机录制,后期做间隔处理,通过快进和抽帧编辑,得到精致的逐格画面。
升格拍摄可以调节纪录片的节奏,一张一弛,舒缓有序,新疆剽悍的奔马、江南柔美的雨滴、迷人的杨柳都是摄像师常常关注的题材。
摄像师采用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机内2K 120p或者2K 150P,满足高清制作需要;另外,因在主机上未使用外挂录机,则在4K 50P的素材上做文章,通过后期帧间压缩方式,做一些伪升格处理。
后期剪辑与调色
《如画》等7集纪录片,交给后期120T以上的素材,留下了宝贵的中国村落4K影像,同时,也留给后期庞大的工作。后期流程上,使用了非编软件Final Cut x 生成代理、完成剪辑,最后DaVinci进行调色。
由于拍摄中素材量大,现场不宜大量的倒卡启动,没有记录机内代理文件,所以后期使用了源文件,无法使用先代理码率进行编辑、再回批高码率的方式。《如画》4K HDR版就采取了直接4K剪辑。
影调设计上,4K HDR版《如画》与高清播出版思路不同。高清版方面,导演要求整体色彩尽量还原电视观众的观看效果,不追求画面的饱和与张力,所以调色师适当做些减法,把饱和度降一些,红色、绿色、粉色等色彩也相应的降下来,更符合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观感。
而4K HDR缩减版具有特定的播放环境,不是面向普通电视,而是HDR效果出众的索尼Crystal LED“黑彩晶”显示系统。
调色师首先精选了素材中色彩丰富、艳丽、饱满的画面;同时,将饱和度提升到X300监视器相对正常的观看环境上;此外,调色师提升了亮度,拉开了画面的层次,让明暗两端更接近人眼在大自然中观察景物的感觉。
影调的匹配上略有难度,可以想象,将几年积累的素材衔接在一起,不同时间段拍摄的镜头之间存在跳跃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通过SLog3与色彩空间的有机结合,就能将一组不连贯的镜头匹配到比较精确的观感上。
结语
每一帧影像的背后,都透露着辛勤、尝试与经验。《中国村落》系列纪录片,在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浙江卫视利用本次摄制活动,对4K HDR制作全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索。
几年下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再次祝愿壮美的中国村落在现实和先进影像中长存,也再次感谢左言彬、魏楠一、宋天硕三位老师的经验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电365网徐孝成